有素養的未來

--

孩子是看著成人長大的,與其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不如說成人才是未來的希望。

有一種素養叫做"好好說話" "好好把話聽完" "說出好話"

場景一( 餐廳 ):
爸媽帶著家中小學三年級和幼稚園中班的小孩到事先電話預約的餐廳,在服務台排隊等著帶位,但似乎訂位出了點狀況,服務人員一時找不到訂位紀錄,爸爸不耐煩的說"你們餐廳怎麼這麼爛,明明訂位了現在還找不到,叫你們經理出來"。服務人員神色慌張地翻找核對,終於在資料中找到並且將這一家人帶到靠近廁所的位置,這時媽媽不悅地說"我們一樣要消費,為什麼我們就要坐在這個位置,是怎樣"?服務人員解釋今日客滿,目前只能這樣安排,於是媽媽的音量越來越大,直到經理出來幫他們換了位置。

場景二(家裡):
國中一年級的華美回到家不開心地將書包一丟,就劈哩啪啦的反應老師不公平,校際作文比賽的代表人不是自己,媽媽看女兒不開心就跟著開始批評老師真的很奇怪,甚至打算明天到學校理論。

場景三(幼兒園門口):
阿嬤:今天有帶藥,我孫女皮膚起疹子要幫他擦藥。
老師:好。
阿嬤:你怎麼只說好,都沒有關心是哪裡起疹子。
老師:昨天媽媽有交代過,所以昨天我有幫她擦過所以我知道要擦哪裡?
阿嬤:你還說你擦過藥,那為甚麼都沒有好,我問孫女她說沒有擦耶?
老師:曉華,老師昨天是不是有幫你在這裡擦藥?(手指著患部)
阿嬤:你幹嘛這樣問她,你是懷疑我亂說嗎?
老師:阿嬤,我不是這個意思,是我提醒一下曉華昨天我們有擦藥。
阿嬤:老師我看妳很不誠實耶,小孩就說沒有,你還硬要小孩承認說有。
老師:阿嬤….. (同仁出來解圍,讓老師先將小孩帶進教室)

場景四(幼兒園教室):
老師:三號,你的塗色還沒有完成。
老師:十二號,你可以來分享一下你的假日生活。
老師:十七號,剛才十二號說甚麼,我考考你有沒有認真聽。

以上的角色雖然是虛構的,但場景絕對是真實的,而且就是孩子每天生活的環境,孩子看著看著就這麼長大了,這些場景和語彙都成為孩子的活教材。

基於姵儀老師是位幼稚園老師的本能,非常清楚教學內容中一定要涵蓋"品格教育",要小孩有禮貌、能等待、要有同理心、能服輸、要好好說話、能包容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等等,當然,我們也一定知道"德、智、體、群、美"五大全人教育的偉大指標,無論課綱指標如何修正,從來不曾廢掉過這個世界和平的願景,弔詭的是,我們最在意的教育內容,成人自己可以得幾分?

我們從小熟悉的德、智、體、群、美,到現在這個時代依然是學校評量學生全方位表現的構面,以上圖說明,學校單位的確容易提供專業課程,然而這只是教育五大區塊的一小份,其他的正式與非正式、潛在教育等佔了4/5,這也就足以說明,生活其實就是教育。教育鏈中,除了智育較偏重知識層面以外,德、體、群與美都側重在培養人的素養,其中包含了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也就是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 和「人生哲學」,這些對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等議題,課本教不來、遊戲也只是暫時的情境模擬,最重要的就是"典範",我們的下一代正吸收著真實生活情境中的事件,無論成人傳遞的是尖酸刻薄或包容雅涵、得理不饒人或得理也得情、互相或惡鬥、指責或指導,總之,我們就是孩子終身的老師,而且一代傳一代!

說話總是很有力道的成年人,如果能具備人文素養、美學素養與科學素養,我們才有機會能有"有素養的下一代",因為無論你是不是受過專業訓練,我們都已經是孩子的典範,我們得時時記得孩子是看著成人長大的,孩子無法選擇"好的典範"還是"壞的典範"學習,只有成人自己可以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種做人處事風格,要如何讓孩子知書達禮成為全人。

與其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不如說成人才是未來的希望。

--

--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

Written by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

邀課/演講/合作 聯繫方式: peiyi866@gmail.com (02 ) 8660-6600 #關係教養學 #正向教養親子講座 #0-3歲嬰幼兒保育手法 #蒙特梭利教學講師 #正向團隊領導與溝通 #幼托品牌孵化與顧問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