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與國際化之爭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
3 min readMar 22, 2017

--

台灣強調在地化課程,但鄰近的國家卻強調國際化課程,道理何在?

姵儀老師前一陣子進修研習了”幼兒園教課程”,也就是所謂的新課綱,整部課綱的複雜自然不在話下,但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實施課程的理念是不錯的倡議,為其中有一件事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 幼兒園要實施在地課程為其特色

在授課講師不斷提醒學員時,姵儀老師終於舉手問:教授,為何在地化就是特色課程,那國際化可以嗎?

我的問題不意外的被輕輕帶過,顯然,教授沒有說服我,而我在現場所論述的國際趨勢也必然不再有討論下去的空間,因為幼兒園課綱已經頒布了,教授的職責是帶大家把厚厚一疊的手冊弄懂即是……

做學問當然要實事求是,姵儀老師不放棄的好好自習,試圖想要尋找出幼兒園課綱在地化課程的脈絡,皇天不負苦心人,課綱使用手冊內多次提到在地課程的重要,尤其是以下這段話道出了在地化思考的脈絡 — 在全球化造成同質性的影響下,凸顯了在地特殊性的重要,因此需強調本土認同與傳統文化的價值。(詳見下一段)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第一章(總綱) 第四節(目標宗旨)

以全球視野發展在地行動
全球化意識的崛起使得世界急速的壓縮,國與國間相互依存,聯繫增強。在全球化造成同質性的影響下,突顯了在地特殊性的重要,因此須強調本土認同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在此全球在地化的趨勢下,學習認識自然,參與社會,了解文化,接納多元已然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然幼兒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基礎,幼兒園教保服務的實施更要連結家庭及所在的社區,提供幼兒在探索生活環境中認同本土,了解文化;在參與社區生活中,成為貢獻社會的一份子。因而紮根在地的行動,是尋求自身文化的最佳方向。

原來如此,在地化是為了跟全球化不一樣,凸顯出我們真的很特殊的樣貌!

不知道各位看倌是否同意以上說法,但短短的一段課程宗旨目標,姵儀老師看起來卻極為衝突:
1. 全球在地化:到底是全球化?還是在地化?還是全球都在搞在地化?
2. 提供幼兒在探索生活環境中認同本土與了解文化:倒底甚麼代表台灣的文化?還是本土就代表台灣的文化?
3. 接納多元已然成為教育重要的目標:排除外語教學與國際化,談何接納多元?
4. 扎根在地的行動,是尋求自身文化的最佳方向:對未滿六歲的小小孩來說,這個連大人都找不到的方向,是要如何扎根?

我想,一定不是姵儀老師閱讀能力不好,也不是課綱編委的編寫能力不好,而是這根本就硬ㄠ的論調只能模糊說不清楚的混過去就好….

在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說,世界也是孩子好奇且想探索的議題,尤其是現在孩子的生活體驗多,父母可能早早就帶孩子出國到處體驗各個國家不同風土民情,往往因為有了認識不同國家的經驗,才更有機會說出”我生長的環境跟我去玩的國家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覺察我們的文化與他們的文化都很特別是必須透過國際化才能達到的,”特殊”二個字必定是比較級的概念!

伊索寓言裡的井底之蛙絕對是經典故事,也是兒童推薦的必讀聖品,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孩子的視野小,以自我為中心,然視野的寬度和廣度不也應該被設計在課程裡,台灣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對孩子來說是有意義的,國際化兒童才有能力體察到”我很渺小,所以必須謙卑”的情操,我們下一代的視野跟教育內容的設計必然呈正相關,只要孩子有興趣的議題都可以發掘和學習,教學的鷹架不應該只有本土而已。

--

--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

邀課/演講/合作 聯繫方式: peiyi866@gmail.com (02 ) 8660-6600 #關係教養學 #正向教養親子講座 #0-3歲嬰幼兒保育手法 #蒙特梭利教學講師 #正向團隊領導與溝通 #幼托品牌孵化與顧問